文雀”是港台俚语中“小偷”的别称。杜琪峰拍摄了一部叫《文雀》的电影,除了四个男主角“文雀”的特殊职业身份外,这个名字也与穿梭于香港小巷的影像风格有关联。
《文雀》的明线是一个女人与五个男人的游戏,而暗线则是杜琪峰难以割舍的香港情怀。在他看来,那些熟悉的有香港特色的街景在十年后将不复存在。他想表现一种更微妙、刺激的东西——香港这座都市的本身。
迷人的老港情怀
《文雀》镜头之下的香港,像极了巴黎街巷。轻快的爵士乐响起,压抑沉闷的街头,升腾出轻快的舞步,让香港城市弥漫着一股令人沉迷的老风情画气质。
属于香港人集体回忆的老建筑群正逐步淡出港人视野,杜琪峰借助胶片,记录下香港特色的风土地理,留住了铜锣湾、上环等地的珍贵建筑、三角回廊旧楼影像。这些影像,就像杜琪峰给这座心爱城市的一封情书。
三角回廊
他找遍香港每一个被灯光遗忘的角落,提炼出原汁原味的香港风情,整个老城区的香港呈现出一派萧瑟的色调。就在近似昏黄的轻慢格调中,杜琪峰留住了他心中最好的香港。
唐楼
“文雀”们轻快表演的偷盗技巧,发生在令每一个港人心有戚戚的熟悉街景;主角任达华伴着《Pickpockets》的音乐骑车穿行过街道,林熙蕾不停跑过的老街小巷,成为流动的光影。
林熙蕾跑过老街小巷
这里没有高楼大厦和拥挤的人群,出现的是小街小巷,街头的老字号牌坊以及老房子墙面的质感。片中细致使用的黄昏光,精巧的黄金分割构图,贯穿影片的轻快爵士以及片尾的“再会”,组成了导演心目中穿梭着双层巴士的老港情怀。
再会
细节的人物刻画
拍照与任达华的小偷身份并无关系,但就是这样一只“文雀”,可以居住着简陋的民居楼,静下心来就着漫射入室内的阳光,仔细地补着西服纽扣。
任达华坐在床边缝补衣服
就是这样一只“文雀”,可以如同普通人一般哼着小调,衣着普通,骑着单车,一手抓着自车把潇洒前行,另一手却按着古董相机的快门对街景路人“咔嚓”不停,脸上的笑容惬意满足到让人嫉恨。
上环,文咸西街的边骑边拍
就是这样一只“文雀”,从容不迫地用镜头追踪误入镜头的林熙蕾,尽管她是这样行迹匆匆。
快门,过卷,一气呵成
就是这样一个只“文雀”,当林熙蕾问他为什么不拍摄彩色照片的时候,只是说了一句:彩色的能骗人。
任达华拍摄的黑白色林熙蕾
就是这样一个只“文雀”,可以在追踪林熙蕾落入陷阱,在挨打倒地之前,小心护住手中Rolleiflex 2.8E。
小心护住相机
无关职业,当你从容按下快门来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,拍照也可谓之艺术。当你从容接受生活所带来的压力的时候,生活也成为了一门艺术。
考究的场景构图
这部摘得金马奖最佳摄影奖的影片,除了承载杜琪峰的老港情节,塑造文雀的人物形象外,在摄影方面也是可圈可点。
镜头里满是香港窄街唐楼里浓浓的市井气,加上充满仪式感的构图和动作,不厌其烦的慢镜头和近距离特写,极具风格之美。
四人冰室
伞阵
影片中对光和影的把握几乎是到了一种苛刻的程度,很多画面看起来简直就是一幅油画。此外,影片还采用了大量的逆光拍摄镜头,在画面中形成了明暗的强烈对比。
光影布阵
在细节刻画和构图方面,石板路面几乎看得见小石块的每个棱角;任达华冲洗黑白照片的时候,相纸在显影水中慢慢出现林熙蕾的面孔;林熙蕾留在烟蒂上的唇印,这些细节都强调了最朴素自然的质感。
林熙蕾留在烟蒂上的唇印
最后的文雀大战,犹如一首雨中探戈,穿插交错,旋转的雨伞,飞散的雨滴,让原本血腥的画面略带温情。任达华稳稳立于画面中轴线,不偏不倚。镜头用色漂亮,像是喝得饱满的毛笔,充份沾满了颜料,仔细仔细涂出来的一种丰润且充满水分的颜色。
雨中决战
摄影机对准的光影、色调、身影、背影、表情、眼神、背景乐和无需完整的故事情节,一揉拉开。那些在剧末出现的黑白照片,捕捉了香港一个个古旧的、朴素的角落与表情。“颜色骗人的。”杜琪峰借任达华的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。所以他热爱摄影,用“不骗人”的方法,保留流淌在自己血液里的香港情结。
片尾,被四“文雀”骑坏的单车
评论 (0)